我國在使用新材料方面,己取得不少成績,如已制定了耐侯鋼的技術標準,且寶鋼已有產品,如規范厚板的性能,規定了厚度方向性能的鋼板;在新修訂的鋼結構設計規范中增加了Q420級鋼等等。這些新材料的采用對節約鋼材有較大意義,如采用H型鋼和冷彎型鋼等高效鋼材就可節約用鋼量20%,這肯定會帶來明顯的經濟意義。但隨著結構的高層化和大型化,所用鋼材的厚度逐漸增加,加以我國又是地震多發區,提高建筑鋼材的可焊性(焊接性能)和抗震性能,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,從這個角度看我國建筑鋼材的品種、性能、規格和國外先進國家相比,差距仍較大。以日本為例,日本開發的以下鋼材在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:(1)高強鋼。590N和78oN的高強鋼。以22層的框架結構為例,采用590N鋼比SN490節約鋼材10%~20%。(2)耐侯鋼(FR鋼),為在普通鋼中添加等元素而成,其耐熱溫度為600℃(一般鋼材僅為350℃,此時強度下降不超過13,按長期荷載考慮仍能保持承載力)。使用這種鋼材對可燃物較少且空間較大的建筑物和體育館、博物館等有可能不用防火涂料,節約大量投資。(3)極軟鋼。所謂極軟鋼,即屈服點的軟鋼,其化學成分接近純鐵,合金元素極少,軋制后通過退火等熱處理措施使其軟化。這種鋼主要用于減震結構,據日本研究,用極軟鋼做的減震措施和各種阻尼法相比,具有價格低、性能穩定、耐火性好等優點。
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